少年游周邦彦

分类:教育常识 编辑:小易 时间:2023-01-24 15:19:00

本文目录索引

1,“纤手破新橙”出自哪首词?最好顺便也给一下整首词

出自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并刀如水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扩展资料: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类事,张端义《贵耳录》载:“道君(按: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 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参考资料: 少年游·并刀如水-百度百科

“纤手破新橙”出自哪首词?最好顺便也给一下整首词

2,中国最著名的婉约词是?

  婉约词名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中国最著名的婉约词是?

3,周邦彦的少年游~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

评解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
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
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赏析一】
此词是写当时上层社会的冶游生活和男女之情。全词准确地捕捉住破橙、调笙、絮语几个最富典型性的细节,在寻常琐事中寄寓深情,创造出意态缠绵的词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入情境。“刀”为削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品。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吴盐如花皎白雪”),“并刀”、“吴盐”借作诗语,点出其物之精,便不寻常。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二句造形俱美,而对偶天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蕴含十分丰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望便知。这对于下片下一番慰留情事,已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破”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先交待闺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烟)等华艳字面,夹在上下比较淡永清新的词句中,显得分外温馨动人。“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香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接着写对坐听她吹笙。写吹“笙”却并无对乐曲的描述,甚至连吹也没有写到,只写到“调笙”而已。此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相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为愉悦男方而奏,不说自明,故此中乐,亦乐在音乐之外。

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事。“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虽未明点,但从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为何问从“向谁行宿”的问话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偏偏不道“休去”,表情语,分寸掌握极好。这几句不仅妙在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照。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在不言之中。词结在“问”上,亦即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恰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词不表现相会时的喜悦,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对话来体现爱恋的温暖,其中“马滑霜浓”四字,曾为后世称道,被认为体现了“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的特点。全词纯以清丽的语言进行白描,读来浅显清新而又含蓄、典雅。

【赏析二】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类事,张端义《贵耳录》载:“道君(按: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纤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请看: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我们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周邦彦的少年游~

4,并刀如水,吴盐赛雪,是什么意思啊?

出自 周邦彦 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并刀如水,是说并州生产的刀子质地好,光亮的如同水面一般(可以反射光芒),吴地生产的盐质地好,比雪还要洁白。 原文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5,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1、中国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 2、文学巨匠 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6,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7,词牌 少年游 有多少个字

少年游 词牌名 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词谱》卷八“调见《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乐章集》注林钟商调。韩淲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腊梅枝。萨都剌词名小阑干。此调最为参差,今分七体,其源俱出于晏(殊)词。” 中文名:少年游 始见:《珠玉词》 类型:词牌 又名:少年游令 词牌起源 调见《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乐章集》注“林钟商调”。韩淲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蜡梅枝》。萨都刺词名《小阑干》。《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各家句读亦多出入,《词律》以柳永词为定格,而《词谱》则以晏殊之词为正体。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8,名家名篇关于四季的文章

天地革而四时成
革:变化。天地有阴阳寒暑之变化而形成四季。
《书周易·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孔子语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阳:过于温暖。伏阴:夏寒。凄风:寒风。苦雨。久下不停 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零:草木凋落。悴:憔悴。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曾长思书》


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葩:花。泣:水滴下垂的样子。
北齐·刘昼《刘子·言苑》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熙熙:兴盛。榛榛:草木杂生的样子。阑:残。殷忧:深忧。 鲜欢;少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淡冶:恬淡冷静。苍翠:深绿色。欲滴:形容绿得象要滴下来的样子。
宋·郭熙《山川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的也
野芳写春,佳木写夏,风霜写秋,水落写冬。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一何:多么。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气变知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时节。易;变化。夕:夜。永:长。
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草荣识节和,本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节:气节。纪历志:历书。
晋·陶渊明《桃花源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收:收成。藏:储藏。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春: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白日风在香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不觉春风换柳条
马踏春泥半是花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夏: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秋: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冬: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栗: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9,关于四季更迭名句名篇

关于四季的唯美句子 1、人生能有几回搏?睡足了觉,抢出时间来听了完整的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然后洗出了衣服,顺便接待了朋友,看了文艺复兴的视频。今天的盐,是马不停蹄的前进。 2、惺惺相惜不忍别,知己能有几人结 四目飘雾欲语嗫,扣手需离却更切 花开有时柳也折,愿君四季常欢悦 文/⑤寻 3、春天是生动的,花开花落,夏天是急促的,盎然急迫。秋天是丰富的,斑斓失落。冬天是温暖的,被褥炉火。四季更替岁月蹉跎。 4、我用清凉的双眸打捞起了沉淀在岁月中的忧伤,隔着四季春华秋月,弥漫了一片苍茫。 5、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6、桃花扇情一世开,鸳鸯滩头二水来。 牡丹亭上三生路,诸子堂下四季还。 7、因为在海边,一年四季如春,所以我在鲜花的周围用栅栏围了一个半径5米的园子,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颜色各异,形状各异。每天,成群结队的蜜蜂来光顾花园,看它们辛勤劳动,吸吮着花蜜。蝴蝶不时也来凑个热闹,在园中翩翩起舞,灵巧地穿梭于花朵之间,而那朵百合,屹立于中间,高贵、漂亮吸引人们不得不去观看。 8、即使寒冷的冬天到了,寒流撕打着、噬咬着海棠花,还攻击海棠花的芬芳可是,海棠花只是高昂地仍然挺拔它不屈的身体,用它们那火红的斗志,最终斗败了那强行骚扰它们的寒流。冬天,四季海棠花的灿烂真是更加辉煌。四季海棠一年四季竞相开放,真是名副其实呀! 9、当地球上没有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一口清新的空气,我会为你种一棵不老的树,为你寻一口甘洌的井水; 当地球上没有一株翠绿的草,没有一片鲜艳的花瓣,我会化作一棵顽强的种子,为你萌芽为你坚强下去。 当树枯了,水涸了,草黄了,花也谢了,一切都将消逝时, 我残存的魂为你编织一个梦-- 梦里一树一树的花开,一溪一溪的清泉,还有五彩缤纷的蝴蝶、嗡嗡嗡的蜜蜂 梦里一点一点的萤火,一点一点的星光,一点一点的雨滴,还有一点一点的雪花 梦里辗转着四季,辗转着我望着你的目光 梦里流淌着你的香、飘着的发,跳动的心、均匀的呼吸 向日葵在晨曦里舒展了懒腰, 蒲公英随着微风,飘去,飘去……(爱与疏离) 10、终于,吹来了一阵清爽的风,树上的知了又唱起了欢快的歌儿,君子湖面又泛起了一片片波光,犹如披上了银色的战甲,小鱼儿急忙跃出水面,尽情享受着这一阵清凉的风,柳树也甩着自己那长长的枝发,尽情地感受着风的妩媚

10,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有什么巧思?

这首词在场景的布置与细节的选择上构思极为别致,词人没有选取离别相思之类的场面,也没有选取别后重逢惊喜的一刹那,而只是通过“并刀”、“吴盐”、“新橙”“锦幄”、“兽香”这样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布置出一个安恬静谧的环境,然后再通过“破新橙”、“坐调笙”和“低声问”的动作以及“不如休去”的对话,表现爱恋与体贴之情。这样,就洗脱了脂腻粉浓的低俗气味,境界较为高雅。

上一篇:红色高棉大屠杀,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完整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
图文资讯
  • 少年游周邦彦,“纤手破新橙”出自哪首词?最好顺便也给一下整首词
    少年游周邦彦,“纤手破新橙”出自哪首词?最好顺便也给一下整首词
    本文目录索引 1,“纤手破新橙”出自哪首词?最好顺便也给一下整首词 2,中国最著名的婉约词是? 3,周邦彦的少年游~ 4,并刀如水,吴盐赛雪,是什么意思啊? 5,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6,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7,
  • 红色高棉大屠杀,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完整历史
    红色高棉大屠杀,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完整历史
    本文目录索引 1,关于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完整历史 2,红色高棉是什么 3,红色高棉政权的简介 4,红色高棉这段历史的派别及其立场 5,柬埔寨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6,红色高棉 7,当年柬埔寨在国内杀了上百万包括越南在内
  • 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室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
    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室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
    本文目录索引 1,国务院参事室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 2,国务院参事的设立背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室的机构职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机构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主要职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 我还想她歌词,林俊杰 我还想她 歌词
    我还想她歌词,林俊杰 我还想她 歌词
    本文目录索引 1,林俊杰 我还想她 歌词 2,《我还想她》歌词(完整版) 3,林俊杰我还想她的歌词 4,我还想他的歌词 5,寻觅jj的我还想她歌词, 6,林俊杰《我还想她》的歌词 7,“请告诉他 我还爱他” 这是那首歌的歌
  • 人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要人字开头
    人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要人字开头
    本文目录索引 1,成语接龙 要人字开头 2,丽开头的成语接龙 3,人开头的成语接龙 4,人字开头的成语接龙,要30个? 5,以共开头的成语接龙50个 6,时字开头的成语接龙30 7,人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1,成语接龙 要人字开